您所在的位置: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聊城大学2025年度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

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审

结果公示和党委研究

学校授予2名教师

“聊城大学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授予8名教师

“聊城大学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今天,大聊通过这篇微信图文

向获奖老师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也向聊大所有默默耕耘的老师

道一声:“您辛苦啦!”

 
 

夏建伟,中共党员,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一直致力于前沿科学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SCI论文70余篇。先后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5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课题10余项。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称号。他扎根教育18年,用爱心与匠心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0人中,19人考取博士,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3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4项,10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郭安福,中共党员,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他扎根高等教育15年,躬耕育人,把教育事业作为心中挚爱。他政治坚定,立德垂范守初心,所授课程获2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教学创新,革故鼎新出实效,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实现学校教学成绩的突破。他科学研究,研以致用求发展,将研究生团队和本科生团队进行“科研-竞赛-教学”的闭环融合,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实现学校在挑战杯赛事上的重大突破。他担任学科竞赛讲师,讲座50多次,总计受益学生2万多人次。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层次人才、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刘琳琳,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她扎根教育十年有余,以爱之名、践师之行。她用心走进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2021年获评“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2年指导班级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先进班集体”,2024年获评“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5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特等奖等荣誉。她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获第二批全省学校思政“金课”,2023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024年获聊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25年获得聊城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5年获得山东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杨红静,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她从事中韩语言文化研究15年。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包括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出版译著9部,荣获“山东省第四批青年人才团队”称号。她积极推动中华学术外译,助力《中美学概论》等著作走向世界。教学上,她创新构建“语言+文化+实践”教学模式,开设《通用韩国语》微专业,通过分层教学和项目制学习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与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多次在中韩演讲、写作、话剧等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获奖10余项。她曾为旁听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最终助其圆梦赴韩深造,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学共进”的教育理念,用仁爱之心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王倩,中共党员,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她致力于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全球变化生态学、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山东省教改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软科学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近三年共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SCI一区Top论文5篇;先后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指导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研究生参加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教启星杯”全国地理教学制图大赛,累计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4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指导教师、荣获聊城大学首批“党员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记功一次。

 

倪俊杰,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扎根教育科研一线21年,以创新驱动教学与科研发展。主编教材1部,将《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等多类优质课程建成山东省一流课程,创新提出“赛教、科教、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跨校企”授课形态与“多元协同”教学法,相关成果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主持省、校级教研项目8项。发表 SCI 论文5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指导学生获国家或省级竞赛奖8项,所带班级考研率达65.7%,指导的研究生考博率100%。同时,他热心科普,多次参与冠县科普活动,其中“走进冠县第三中学”项目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聊城大学教学名师” “聊城大学‘大学生良师益友’”等荣誉。 

 

韩玉艳,中共党员,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她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她牵头申报的软件工程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主动承担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工作。教学方面,她紧扣“思政+专业”融合导向,课程设计中融入“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家国情怀与学术使命感,课程评教成绩多年保持在99分以上。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光岳青年学者创新团队等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9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80余项。

 

张保良,中共党员,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他从教8年来,始终传承“土木人”不畏艰苦、扎根一线的精神,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攻读博士研究生,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主编教材1部,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深入煤矿生产一线,建立了岩层裂隙增展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注色反演破裂空间形态的方法,自主研发了底板承压水突出模拟试验系统,获得了底板突水的征兆,为工程灾害防治提供实践经验,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SCI、EI收录26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宋勇,中共党员,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他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纲,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以及耕读文明教育改革,践行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的服务理念以及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为已任,对接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收集地方农作物品种资源,选育作物新品种,创新作物栽培种植新技术,为种源“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及作物单产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曾获“全国大学生种艺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导师”“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王海华,中共党员,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她深耕教育与公益领域十年,推动多学科交融,构建系统实践体系,形成扎根山东且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授课程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她聚焦特殊儿童需求,首创特殊儿童精准身心康复技术,融合多学科开发干预方案,相关技术覆盖7省,服务1014名特殊儿童,义务康复275人,公益惠及3700余人次,节约康复费用1700万元。事迹获《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2016年组建“音为你”志愿服务队,2024年被评为山东省“五四青年志愿先进团队”,并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等国家级荣誉2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开展“云音乐治疗”开发远程平台,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2023年,获批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创新人才工作室。

图片

向所有获奖老师

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你们以深厚的学识

无私的奉献和温暖的关怀

诠释了教育的力量与光芒

愿我们共同以他们为榜样

潜心育人、追求卓越

传承师道、不忘初心

让我们携手努力

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